
点击蓝字关注我们
SUMMER

夏至养阳正当时
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节,此时气血运行趋外,毛孔张开,阳气溢出体外,消耗过多则会使人体阳气处于内虚状态。夏至养生要注意保护阳气,适当吃些温性食物。
冬病夏治好时机
夏天天气渐渐炎热,人们往往食欲不振,消化吸收功能低下,加之雨水多,湿气盛,暑湿邪气侵犯人体,会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调,致使气机不畅,多表现为脘腹胀满、食欲不振、口淡无味、胃痛、胸闷想吐、腹痛、腹胀、大便稀溏,甚至水肿。夏至阳气盛,人体阳气浮越,此时针对痼疾用针、用药,可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,可有效地扶阳祛寒、祛除冬病根因。
冬病,是指在寒冬季节容易发作或病情加重的疾病。患有“冬病”的人多有阳虚体质,其共同特点:属于“寒证”“虚证”。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旺盛的时候,也是人们容易贪凉饮冷耗伤阳气的时候,在人体相关穴位敷贴辛热温阳之药物,扶助人体阳气,加强卫外功能,提高机体防病抗病能力,减少在阴寒较盛之冬秋季节,由于阳气不足而导致一些疾病的复发。其机理是利用夏季气温高,机体阳气较为充沛的有利时机,调整人体阴阳平衡,来达到大大降低冬病发病和减缓症状的效果,这便是“夏治”。医生介绍:“冬病夏治”穴位贴敷疗法是根据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的原则,使人体之阳气得天阳之助和药物阳气的疏通达到温阳利气,驱逐内伏寒邪,增强人体阳气和免疫力,达到治病和养生的目的。
夏至后15日内适合针灸
我国传统医学很早就认识到节气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。古人根据天时,有选择地针灸不同穴位,预防该时节好发的疾病,从而可以养生保健,益寿延年。“节气针灸”历经千百年传承下来,是一种自然且疗效肯定的防病祛病方法,充分体现了中医“治未病”的思想。夏至后15日内就非常适合开展夏至节气针灸治疗。
夏至养生之养心
《周易》认为:夏属火,对应五脏之心。因此,夏至后重在养心。夏日炎炎,往往让人心烦意乱,而烦则更热,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响。俗话说:“心静自然凉”,因此,要善于调节,多静坐,排除心中杂念。
饮食宜清淡 多吃苦味
夏至后,饮食要以清泄暑热、增进食欲为目的,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,宜清补。
夏季炎热,人的消化功能偏弱,饮食宜清淡,可选择一些具有滋阴功效的食物,如蘑菇、银耳、薏米等。
夏季气温高,人体排汗使体内水分大量流失,易使大脑供血不足,产生头痛头晕等症状。对此,需大量饮水,但不宜过食冰饮及冷食瓜果,以免损伤脾胃。
食

食
薏苡仁绿豆粥
原料:绿豆30克,薏苡仁30克,粳米100克。
做法:煮制前,将薏苡仁用温水浸泡2~3小时,绿豆浸泡1~2小时。将粳米淘洗干净后放入清水,并倒入浸泡好的薏苡仁及绿豆,煮为稀粥即可。
功效:薏苡仁健脾化湿,绿豆清热解毒,二者相配是解暑化湿的佳品。

保证充足睡眠
夏至时节,每天最好保持至少7小时的睡眠。此外,中午闭眼小憩也是让身体放松的较好方式。
夜晚易受风寒,切勿贪凉整夜开冷气,更不宜露宿。夏季炎热,入睡前冲个澡,不仅清凉舒爽、消除疲劳,还能促进血液循环、改善睡眠。
剧烈运动不宜做
夏日运动可选择清晨或傍晚,此时天气较凉爽。地点宜在河湖边、公园等空气清新处,但不宜做剧烈运动。
外出时尽量以棉质透气吸汗的浅色衣服为主,同时需注意防晒,必要时可随身备些藿香正气水、清凉油等防暑物品。
来源:未央健康

无锡德麦机械有限公司
地址:江苏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金长路
电话:13382899913 13400035030
邮箱:xubaoku1981@163.com
QQ:805429662 传真:0510-83585889
http://www.jsdemag.cn
![]()




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


